来源:中电新闻网
在民用核能发展的几十年时间里,对于核电发展利弊得失的种种讨论一直未曾停止,其中热堆乏燃料如何处置往往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果一直争论而没有实践,显然是无法得出有效结论的。正因如此,法国通过40多年来的闭式核燃料循环实践得出的阶段性结论才显得可贵。
在核电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与法国进行了深度的合作,对于乏燃料管理方式也选择了世界上已经具有工程经验的“核燃料闭式循环”路线。据了解,为了打造成熟的核燃料闭式循环体系,满足核电发展需求,我国采用了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举措。其中,作为国际合作代表项目的“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计划在2020年开工建设。
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满足阶段性乏燃料处理需求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在运装机将达到5800万千瓦,届时对我国乏燃料安全管理将产生很大的压力。对此,一是要积极建设乏燃料集中离堆贮存设施作为缓冲;二是要加快乏燃料核循环能力建设。
通常情况下,热堆的燃料棒每隔18~24个月就需要更换一次。使用过后的乏燃料如果不进行处理,一是会造成铀资源浪费,二是未处理的乏燃料放射性衰变周期太长。但是经过核循环处理之后,不仅可以制造混合氧化物燃料(MOX燃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同时还可大大减少高放废物量。
发展核循环能力具有种种好处,同时目前核燃料闭式循环方向也已经过数十年验证。因此,作为我国唯一具有核工业全产业链能力的中核集团将核循环作为了企业战略发展的重点和新兴产业,并成立了中核瑞能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核电站乏燃料离堆贮存与商用核循环等任务。
9月23日,中核集团组织召开了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推介会。该项目计划于2020年开工建设,建成后每年可以处理800吨国内核电站乏燃料,我国商业核循环能力将大幅提升。据介绍,该项目将参照法国阿格核循环厂,并结合技术进步和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优化。该项目由中核集团负责建设,法国阿海珐集团承担总体技术责任。项目占地3平方公里,由国家乏燃料处理处置专项基金投资,总投资超过千亿。
除了具有核循环能力之外,该项目还将建设乏燃料离堆贮存中心,一期贮存能力为3000吨,对核电站卸出的燃料进行集中贮存与后期管理,让核电更安全。同时,将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实现高放废物长期管理的固有安全,让核电更清洁。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计划2030年左右建成,建成后我国将形成商用的大规模核循环能力。
多年来,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受到了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两国政府先后签署了4份合作文件。2007年签署了“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合作联合工作组的实施协议”,2008年签署了“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合作联合工作组报告”,2009年签署了“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联合声明”,2015年6月签署了“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意向性声明”。目前,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已经完成技术谈判以及第一轮商务谈判。根据项目整体推进情况,在今年11月底前,中核集团将与有意向的省、市、县签署合作协议,确定核循环项目的预选和备选厂址,目前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份表达了意向。
2030年我国核循环能力将达世界先进水平
核循环技术不仅是高效循环利用核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热堆—快堆—聚变堆”核电发展三步走的重要环节。“核循环+快堆”的多次核燃料循环即为核能发展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标。
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压水堆核电站乏燃料累计约产生23500吨,而离堆贮存的需求将达到15000吨,核电的大规模发展在政策和客观需求方面必然会要求加快核循环能力的发展。
同时,根据我国快堆发展规划,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快堆发展也将到一个新的阶段,具有商业化特点的快堆项目将陆续建成,随着快堆技术的成熟和铀资源需求市场大规模扩张,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商业化快堆的发展前景良好。届时,投产后的核循环项目将为我国快堆发展提供燃料,“核循环+快堆”模式将成型。
发展核电已经成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方向之一,但目前我国核电装机占比很低,因此核电的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未来对于核循环能力的需求会伴随着核电装机的增长而持续增加。
目前,核循环能力最强的国家是法国,具备核循环能力为1700吨/年,其次为英国,其能力为1200吨/年,再次为日本,其能力为800吨/年。
当然,基于我国未来电力装机容量的预测,如果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占比达到国际平均水平,则仅仅一个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的处理能力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因此,并不排除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自主建设、更先进、处理能力更大的核循环项目浮出水面。